一场由地方足球联赛引领的草根体育热潮正在全国各地蔓延。继“苏超”成功破圈后,多个省市相继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业余足球赛事,形成独特的“超现象”。这些赛事不仅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的重要窗口,更重新定义了群众体育的情感联结方式。
近日,2025年湖南省足球联赛在长沙贺龙体育中心揭幕。长沙队与娄底队的揭幕战吸引了超过4万名观众到场,现场气氛热烈。与其他省份赛事相比,“湘超”最具特色的创新在于参赛资格的放宽:允许配偶为当地户籍的运动员参赛,这一被球迷称为“湖南女婿条款”的规定,极大增强了赛事的人文温度。
更令人关注的是,一支由在深圳工作的湖南人组成的“大湾区湖南人足球联队”已正式向赛事组委会提交参赛申请。据统计,深圳目前约有500万湖南籍人士,这一特殊的参赛请求引发了广泛共鸣。有网友感慨道:“这一次,乡愁有了具体的球衣号码。”
这种情感联结在内蒙古自治区男子足球超级联赛中同样得到体现。来自阿拉善的足球少年金巴道尔吉,凭借足球特长考入呼和浩特的大学后,依然选择回到家乡代表队担任队长。他表示:“希望通过足球让更多人了解我的家乡。”媒体评价称,这类赛事提供的不仅是一张比赛入场券,更是一张情感回程票。
专家指出,这些“超字号”赛事的成功,源于其准确把握了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情感需求。随着人口流动加速,越来越多“新城市人”在寻求身份认同和情感归属。足球作为集体运动项目,恰好成为连接乡土情结与城市生活的最佳载体。
赛事组织者表示,获胜时,球员是城市的英雄;失利时,他们仍是球迷的亲人、朋友和邻居。这种超越胜负的情感联结,正是群众体育最珍贵的价值所在。如今,这些扎根于民间的足球联赛,正在用最纯粹的方式,展现着足球运动本该具有的模样。